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甘州寄李筠房原文及赏析

甘州寄李筠房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4-02 19:00:32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甘州(寄李筠房)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赏析:

  词产生时,最初只言花前月下,离愁别绪,被世人称为艳词。而秦观独创一格,“将身世之感打并入 * ”,使词别有洞天。此径一开 ,后人纷纷仿效。张炎的这首词就可称为是将家国身世之感 “打并入”友情之作。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张炎的友人。宋时两人情趣相投,时常相聚,而宋亡国后两人天隔一方。此词即是张炎寄词隐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共保岁零贞洁。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写远望之景。水中的荷花被暮云所蔽,显得朦朦胧胧。句中用荷花隐含着对远处友人的思念,写出了词人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思念的心情使词人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所见的皆是寒风中的孤雁,残月下的沙滩。”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其实江南的秋景并非如作者所描绘的那样萧飒、败落。但伤感的心情使词人在这一派秋光之中只见了尽老的丹枫,想到的只是无限的迟暮,嗟陀的岁月。所以才有“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之句。其实词人此时正当盛年三十岁左右,但经历亡国家破之变后的心理也已使词人心感迟暮。“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避处”,一个“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的险恶及主观感受的抑塞悲凄,自己无法摆脱压抑的感觉,只有将满腔愁绪寄与远在天涯的友人。

  词的下片,接下来把满腔思愁寄与友人。“一片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自己在与友人分手后人,却由于在赋诗饮酒中消磨时光,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年华。忏悔之情由此可见。“料荷衣初暖 ,不忍负烟霞 。”化用《离骚》中“集芙蓉以为蓉”,和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中的“荷衣”,“烟霞”,称赞李筠房在国破家亡之后,马上披上“荷衣”、陪伴“烟霞”,不作元朝之官,宁做大宋的遗民隐士。然而友人的音讯未通,只能是“料想”。“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这时只能回忆以前共勉,苦盼再相逢之日。“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白云休赠 ”化用陶宏景 《诏问山中何处所有赋诗以答》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只赠梅花”更是引用人所其知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寄范晔》)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词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本自成为本词的点睛之笔。

  张炎的词风舒畅,如白云舒卷,爽气贯中,有一种清空摇曳之感。总观全词,既不同于某些婉约词的柔美妩媚,又不同某些豪放词的生硬死板,而是在清空流转中寓有“波湅老成”之致,选词之精炼,选典之巧妙,又自然流露出“一气贯注”之妙。表现出作者词学深厚的功力。

【甘州寄李筠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原文及赏析07-23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原文及赏析09-04

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赏析07-21

酬李穆见寄原文及赏析08-31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原文及赏析09-05

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赏析03-10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原文及赏析07-22

寄李儋元锡原文、注释及赏析08-21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原文及赏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