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三严三实>《新华社评论三严三实

新华社评论三严三实

时间:2022-05-07 10:12:14 三严三实 我要投稿

新华社评论三严三实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 改革是创新者的事业,是实干家的舞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既是改革之初风起云涌的生动写照,也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还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闯”,归结起来就是实干。正是靠实干,中国的改革才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探索实践,走出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严三实”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揭示出领导干部修身为政成事的要害关键,指明了广大党员干部抓改革、谋发展的着力方向。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哲学光芒,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深邃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我们党对实干兴党兴业兴邦这一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把握。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的精髓要义、精神实质,以此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振奋精神、主动作为,狠抓重要改革举措方案的落实,对于做好各项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事在人为,关键看怎么为。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作风干事创业,关系改革进度、成效甚至成败。后,党中央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作风建设。从出台八项规定雷厉风行整改作风,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祛除“四风”之弊,再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延展深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抓手,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事实充分证明,一手以“严”“实”标准抓作风,一手以抓落实、促实干的方法搞改革,就会取得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效果,确保改革稳步扎实推进。

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三严三实”标准作为锻造改革领导者、打造改革实干家的具体要求,向全党发出动员令,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只要牢牢牵住主观思想认识这个指导行为、引领行动的“牛鼻子”,就能充分发挥主动能动作用,凝聚合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能量,形成攻坚拔寨、势如破竹的改革态势。

步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后,暗礁增多,阻力变大,思想观念差异夹杂着不同利益考量,让取得“怎么改”的共识变得越发困难。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遇到权力减法题、责任加法题后,等待观望的想法、消极应付的态度有所抬头。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虚耗光阴的行为、避实就虚的做法必然生长蔓延。这是履职的缺位、责任的旁落,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最大的失职和不负责。必须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看大局、明大势,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势,也是负起全面深化改革领导责任的体现。我们要按照提出的要求,把改革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把好改革方案的主旨和要点,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实化细化,使各项改革要求落地生根;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有力纠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现象,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给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营造百舸争流的大环境,激发奋楫争先的正能量,推动改革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新华社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激发实干力量2016-07-21 17:54 | #2楼

“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在扎根农村30多年、担任村20年的时间里,王桂兰凭着为百姓办事的“实”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严”,尽心尽力守候着自己心爱的家乡和百姓。她以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赢得村民的衷心爱戴,诠释了百姓眼中“最美村官”的定义,标示出群众心中“三严三实”的分量。

一个村很小,小到地图上难以找到;一个村也很大,这里汇集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难题甚至复杂矛盾,检验着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民造福的实际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一线,党员干部发挥多大作用、取得多大成绩,取决于能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宗旨使命,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人、干事、创业。只要自己立得正、行得端,千方百计、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带领群众把生产搞上去,把生活改善好。

强基才能固本,固本方可培元。深刻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础怎么打牢,基层谁来抓紧?关键要有一支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关键要靠干部实打实地带领群众一起干。“百姓谁不爱好官?”从焦裕禄、谷文昌到孔繁森、杨善洲、沈浩,我们党就是因为有一批批牢记根本宗旨、践行为民使命的优秀干部,用“三严三实”标准修身为政干事,才凝聚起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实干力量,取得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骄人业绩。

新华社评论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作风建设2016-07-21 11:22 | #3楼

改革攻坚克难,干部重任在肩。当此两会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之时,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为的守则,也是履职的保障,必须时刻铭记、自觉践行。唯此,才能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是肩负造福一方责任的带头人。群众交给干部的是权力更是期待,组织授予领导的有职权更有责任。领导干部接过权力就要负起职责,就得有对得起信任的修养操守,担得起责任的作风能力。

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谨记“三严”,就能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免疫力,用制度规范权力使用,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遵循“三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追求不掺水分的政绩,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才能对得起手中权力,无愧于肩上责任,履行好光荣使命。

“三严三实”是衡量为人为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党性原则和执政能力的具体标尺。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用“三严三实”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思想,用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行为,看看是不是达标合格,是不是坚持了立党为公、以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了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要求。具有这种自我要求和自省意识,才能始终系紧风纪扣,走好廉政路。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积弊渐次革除,党风政风新风拂面。但“四风”之弊非一日养成,其顽固性决定了祛除“四风”也非一日之功。在一些干部的思想深处,仍或多或少残留着好大喜功、浮夸浮躁、贪图享乐等沉疴病垢。整风整改一旦松劲,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警钟长鸣、发条常紧,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作风硬起来,把能力提上去,立党为公的宗旨就能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担当才会更加坚定。

新华社评论员:转变作风 贯彻“三严三实”新要求2016-07-21 9:22 | #4楼

事以做成,业靠人兴。不管什么工作,都要靠人的主观努力来完成。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对“三期叠加”、“两难”增多的挑战,是一筹莫展、消极无为还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工作的成效甚至成败。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作风,更加注重按“三严三实”要求做好经济工作,精准分析和深入判断经济发展趋向、基本特征和各方面影响,提高政策质量和可操作性,扎扎实实把事情办好。这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破解难题、应对挑战,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求真务实的劲头、拓展实在管用的思路,就能巩固我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更高目标。

经济发展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工作是执政兴国的中心工作。发展经济是实打实的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功。没有“严”的要求、缺乏“实”的劲头,想干好经济工作是不可能的。新常态下,新旧动力正处在转换的关键时刻,旧动力日趋减弱,新动力尚未完全形成,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只有认清发展大势、把握规律走势、振奋工作状态、拿出有效对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实干中破解前进中的诸多难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推动经济发展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啃硬骨头、涉险滩,一靠信心二靠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紧紧围绕“三严三实”这个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来转作风、强本领,解开发展难题、攻克发展难关,用又“严”又“实”的作风保障改革力度不减、进度不慢、措施落地。

作风是一种工作状态,体现了形象,也代表着能力。深刻指出,“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没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谋划不实、做事漂浮,干工作大而化之、浮皮潦草,抓落实雷声大、雨点小,见难题绕道走、有矛盾躲着行,或为官不为、或为官乱为,搞“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选择性落实,只会贻误改革时机、迟滞改革进展,导致改革决策部署遭遇“中梗阻”、难以落地。坚决纠正工作中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三严三实”的选人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干,就能激活一池春水,打开工作局面。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既面临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的新要求,也面临怎么干、如何为的新考验。从以审批权为核心的事前管理旧模式,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为重点的新模式;从简单依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释放扩大内需来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从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长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等诸多方面,经济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宏观调控方式和微观监管服务模式也有很多创新,对转变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看,过去抓经济工作的老思路、老模式、老办法越来越行不通了,越需要以“严”的要求校正干部为人做事的基准,以“实”的标准打牢干事创业的根基,在实践中闯出改革发展的新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实实在在抓改革、抓落实、谋发展、谋创新中体现勇担当、善作为的良好状态,才能当好改革促进派,成为改革实干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成就伟大事业,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实干。我们已经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处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历史阶段。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不折不扣让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获得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升级的局面,就一定能继续书写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新传奇。

新华社评论员:用“三严三实”要求推进改革2016-07-21 21:17 | #5楼

改革,从来都是观察和理解中国的重要关键词。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要在国企、财税、金融、司法、民生、党建等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激荡而来,怎么改才有突破,如何做才有成效?

多次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三严三实”是改革的成事之要,也是改革的试金石。各级干部是否做到“三严三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也要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实效来检验。以“三严三实”激发改革动力,用“三严三实”推进改革事业,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握好的重要方法-论。

用“三严三实”推进改革事业,需要练就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基本功,做到谋划改革要实。把准发展脉搏,理清改革思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精准把脉、精确制导,谋划改革就能接地气、长底气。反之,搞调研蜻蜓点水,看问题浅尝辄止,就会对复杂情况心中没数,对发展趋势心中没谱,对政策效果心中没底。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决策定方案,无异于沙丘上建楼,其科学性和可靠性都是经不起考验的。

用“三严三实”推进改革事业,需要提升政策举措的可操作性和含金量,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任何政策,如果大而化之、不切实际,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改革方案,有的满足于照搬照抄上面精神,有的措施空洞、华而不实,有的习惯“一刀切”、难以执行,凡此种种,必然制造“梗阻”,迟滞改革。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全面深化改革,贵在落细,重在抓实。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让每一条改革举措内涵清楚、对症下药、切实管用,让人们既明白“怎么看”又清楚“怎么干”,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

用“三严三实”推进改革事业,需要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全面深化改革,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险滩,非抓住要害不可为之,非点准穴位不可成之。抓落实,就要针对突出问题动真格,抓住关键环节出实招,围绕群众的所思所盼去改进,改革举措才能带来发展新突破,真正让群众“解渴”。如果作风虚浮、马虎敷衍,或是聚焦不准、盲目作为,甚至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只能是“雨过地皮湿”、“隔靴搔痒”,就不可能改在紧要处、做到点子上。

抓落实,更要看实效。改革不是方案一出台就万事大吉了,不仅要重视改革施工方案质量,更要考核验收改革竣工结果。改革是否有成效,不能自我评价,而要问群众的获得感,看发展难题是否得到破解,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同时,也要严把改革督察关,对通过的方案查哨查铺,对落实不力的追责问责,从而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全面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值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诸多挑战和考验。让“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改革进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良好作风、科学方法、实干精神开拓前行的道路,我们必将进一步推进改革事业,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新华社评论三严三实】相关文章:

对三严三实的评论05-07

三严三实评论05-07

新华社 三严三实05-07

新华社三严三实05-07

三严三实 系列评论05-07

三严三实系列评论05-07

关于三严三实的评论05-07

三严三实新华社社论05-07

新华社评论员: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05-07